外交外事实验中心简介
“外交外事实验中心”是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成立的校级实验室“对外发展研究及涉外高端人才实训中心”更名而成,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申请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400万元资助,成为了目前全国唯一的集外交外事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跨学科“外交外事实验中心”。中心先后经历了筹划建设期和发展完善期。
筹划建设期:
近十年来,国际关系学院主要的实践活动是借助我校“外语语言实验室”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外语语言实验中心”来完成。2009年外交学、国际政治专业开设以来,国际关系学院积极探索外语和政治学两大学科的融合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具有传播与借鉴能力的外交外事人才。除了理论课程的发展和完善外,还鼓励教师申报和参加实验教学改革,参加国内外研讨活动,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水平,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和内容,构建培养外交外事人才的实验课程。在整合我院外语和政治学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制订了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划,建立了中心主任负责制下的管理队伍,2009年成功申报了校级“外交外事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依托“多媒体实验中心”开展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活动,为未来体系化实验教学积累经验,并积极进行实验室硬件建设。
发展完善期:
为培养具有传播与借鉴能力的卓越外交外事人才,国际关系学院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2011年6月成功申请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400万元资助。随后,在学校各方协调下“外交外事实验中心”与专业厂商合作,自主设计以模拟联合国实验室、外交外事谈判模拟实验室、科研创新实验室等为代表的9间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外交外事实验室。
国际关系学院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在现代化装备的大力配合下对外语和政治学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嵌入式”改革,英语和政治学学科完善相互增设对方相关理论课程之外,完善了双学科融合的实验课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2011年在学校和学院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国际关系学院彻底修改并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中进一步明确:理论课程增设20%左右的实践课,开设了纯实验课程和独立实践活动。
国际关系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先后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及博士学位的人才,在内培外引机制下,改善了师资队伍学历、学缘和职称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
“外交外事实验中心”明确提出“语言+专业”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理论+实践”、“实验课程”和“独立实践”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综合性、多样性、系统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心承担了国际关系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也为全校其他10个语言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实验教学服务,带动了学校其他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发展,同时开发师资培训、社会服务等项目,致力于打造集外交外事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跨学科“外交外事实验中心”。